水处理工程中如何去除细菌和病毒?
2025-07-08

在现代水处理工程中,去除水中的细菌和病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和环境水质的重要环节。由于细菌和病毒的体积微小、种类繁多,并且部分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有效去除。本文将从常见技术手段出发,系统介绍水处理过程中如何高效去除细菌和病毒。

一、物理过滤法

物理过滤是水处理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去除微生物的方法之一。通过不同孔径的滤料或膜材料,可以有效地拦截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以及附着在其上的细菌和病毒。常见的过滤方式包括砂滤、活性炭过滤和膜过滤。

其中,膜过滤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适用于对病毒等更小颗粒的去除。根据孔径大小的不同,膜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微滤和超滤主要用于去除细菌和大部分病毒,而纳滤和反渗透则能进一步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实现更高的水质净化效果。

二、消毒处理

消毒是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关键步骤,通常用于过滤之后,以确保水中残余的细菌和病毒被彻底清除。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氯消毒 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传统消毒方法。其优点在于成本低、操作简便,并能在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浓度,持续抑制微生物再生。然而,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可能生成三卤甲烷等有害副产物,因此需严格控制加氯量并结合其他预处理工艺使用。

紫外线消毒 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破坏微生物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该方法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对耐氯病毒如腺病毒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但紫外线穿透力有限,要求水中浊度较低,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臭氧消毒 具有强氧化性,能迅速杀灭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同时还能降解有机污染物。但臭氧不稳定,难以维持残余浓度,通常需与其他消毒方式配合使用。

三、高级氧化技术

对于某些顽固性病毒或抗药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单一的消毒方法可能无法完全灭活。此时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AOPs),如臭氧/H₂O₂、UV/H₂O₂、Fenton试剂等,通过产生高活性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来氧化分解微生物细胞结构,达到深度灭活的目的。

这些技术特别适用于处理受污染严重的水源或回用水,但由于能耗较高、设备复杂,通常作为补充手段应用于高标准水处理流程中。

四、生物处理

虽然生物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物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辅助去除细菌和病毒。例如,在生物滤池或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可通过竞争作用、捕食作用及吸附沉淀等方式减少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此外,一些天然材料如沸石、生物炭等也被研究用于吸附和固定病毒粒子,增强后续处理单元的去除效率。

五、综合处理策略

实际水处理工程中,单一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全面去除细菌和病毒的需求。因此,通常采用多级串联处理工艺,形成“屏障效应”,提高整体处理效果。例如:

  • 常规处理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 先进处理流程:预氧化→膜过滤→高级氧化→紫外线+氯联合消毒。

通过合理组合物理截留、化学灭活和生物调控等多种机制,可以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的同时,降低运行风险和处理成本。

六、监测与管理

为确保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针对细菌和病毒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噬菌体等指示微生物。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已广泛应用于病毒快速检测中,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污染风险。

此外,加强水源保护、优化工艺参数、定期维护设备以及培训专业人员,都是保障水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结语

随着人们对饮水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工程中去除细菌和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过滤与氯消毒到新兴的膜分离与高级氧化技术,各种方法各具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源特性、处理目标和经济条件,科学设计处理流程,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最终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供水目标。

13360888599 CONTACT US

公司:广东启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四环南路1号乐创汇智慧园产业用房(B)座5层503房

Q Q:123456

Copyright © 2002-2024

粤ICP备18088341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08885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