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开采、炼油、机械加工、餐饮等行业,其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石油类物质、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针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含油废水处理技术中,物理法是最早应用也是最基础的一类方法,主要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等。重力分离利用油与水密度差异实现油水分离,常见的设备有平流式隔油池和斜板隔油池。该方法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但对乳化油去除效果较差。离心分离则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加速油水分离,适用于高浓度含油废水预处理。过滤法常作为后续处理手段,使用石英砂、活性炭等滤料进一步去除残留油分和悬浮物。
化学法处理含油废水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电解气浮等工艺。混凝沉淀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药剂使细小油滴和悬浮物聚集形成较大颗粒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氧化还原法利用强氧化剂如臭氧、次氯酸钠或芬顿试剂(H₂O₂+Fe²⁺)破坏油类分子结构,降低COD(化学需氧量)。电解气浮则是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微气泡,带动油珠上浮分离,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但能耗相对较高。
生物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等。活性污泥法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含油废水。生物膜法则是在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膜,提高处理效率并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厌氧消化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可产生沼气实现资源回收,但启动周期长,对操作管理要求较高。
综合以上多种处理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含油废水处理工程方案通常采用“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的三级处理流程。预处理阶段以物理法为主,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大部分浮油;主处理阶段结合化学法和生物法,进一步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乳化油;深度处理阶段则多采用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或高级氧化技术,确保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某石化企业含油废水处理项目采用“隔油+气浮+生化处理+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500 m³/d。系统运行稳定后,出水COD低于60 mg/L,石油类物质含量小于3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合理选择工艺组合并优化运行参数,能够显著提升处理效果和经济性。
此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进水水质特性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避免盲目套用已有模式;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定期监测关键指标,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三是注重节能降耗,推广高效低耗设备,减少药剂和能源消耗;四是鼓励技术创新,探索新型材料与智能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之,含油废水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交叉与工程技术集成。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开发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和工程方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