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术方案与运行分析
2025-07-0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已成为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在众多污水处理设施中,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因其占地少、环境友好、运行稳定等优点,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城镇及社区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通常采用一体化设计,将格栅、调节池、生化处理单元、沉淀池、消毒系统等集成于地下构筑物中,地上部分可作为绿地或停车场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种布局方式特别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城市区域或新建住宅小区。

在技术方案方面,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A²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或MBR(膜生物反应器)等主流处理工艺。其中,A²O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果良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SBR工艺则通过时间上的周期性操作实现水质净化,适合小规模污水处理;而MBR工艺结合了膜分离与生物处理的优点,出水水质优良,但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因此,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处理规模、进出水水质、排放标准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适宜的工艺路线。

设备选型是确保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水泵、风机、搅拌机等关键设备应选用节能高效产品,并具备一定的冗余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同时,控制系统应采用PLC或DCS自动化控制,实现对进水量、溶解氧浓度、污泥回流比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调节,从而提高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土建结构、防水层及设备安装的质量。由于设施埋设于地下,一旦发生渗漏或结构损坏,修复难度大且成本高。因此,建议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双重防水措施,如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构筑物的密封性和耐久性。此外,还应设置必要的通风、照明和安全通道,便于后期维护和检修。

运行管理方面,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日常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定期巡检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清理格栅渣、更换易损件,并记录运行数据。同时,应加强对污泥处理的管理,避免二次污染。对于小型分散式处理站,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降低人力成本。

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普遍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率。多数项目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或一级A标准,满足景观用水或绿化灌溉要求。此外,由于设施位于地下,减少了臭气扩散和噪音影响,显著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

然而,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初期建设投资较高、施工周期较长、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建议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其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13360888599 CONTACT US

公司:广东启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四环南路1号乐创汇智慧园产业用房(B)座5层503房

Q Q:123456

Copyright © 2002-2024

粤ICP备18088341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08885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