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化工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及经验总结
2025-07-07

在当前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惠州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化工废水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将结合惠州某典型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其工艺流程、运行效果及经验总结,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与水质特点

该企业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其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氨氮、总磷以及部分难降解物质。根据监测数据,原水COD(化学需氧量)可达2000~3500 mg/L,氨氮浓度约为150~250 mg/L,pH值波动较大,且含有一定量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类物质,属于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针对此类废水,若采用常规生化处理方法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必须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的处理系统,以确保达标排放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二、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该工程采用“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具体流程如下:

  1. 格栅与调节池:通过粗细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使后续处理单元运行稳定。

  2. 混凝沉淀池:投加PAC和PAM药剂,去除部分悬浮物和胶体污染物,降低后续负荷。

  3. 高级氧化预处理:采用Fenton氧化或臭氧氧化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开环断链,提高可生化性。

  4. UASB厌氧反应器:通过高效厌氧菌群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同时产生沼气,实现能源回收。

  5. A²O工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三级生物处理,有效去除COD、氨氮和总磷,满足脱氮除磷要求。

  6. 二沉池与中间水池:分离活性污泥,澄清出水,进入后续深度处理。

  7. 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石英砂过滤、反渗透膜等单元,进一步去除残留污染物,确保出水达标。

  8. 污泥处理系统:采用浓缩、压滤等方式对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并送至专业危废处理单位处置。

三、运行效果与数据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稳定运行,该系统的处理效果显著,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主要运行数据如下:

  • 进水COD:约3000 mg/L → 出水COD:<50 mg/L
  • 进水氨氮:约200 mg/L → 出水氨氮:<5 mg/L
  • 进水总磷:约15 mg/L → 出水总磷:<0.5 mg/L
  • SS(悬浮物):<10 mg/L
  • 色度:<30倍

此外,系统产生的沼气用于厂区锅炉燃料,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年节约标煤约200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四、经验总结与优化建议

从该项目的实际运行来看,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1. 重视预处理环节:对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预处理是保障后续生物处理效率的关键。应根据废水特性选择合适的高级氧化方式,提升可生化性。

  2. 强化过程控制与自动化管理:通过PLC控制系统对各处理单元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误差。

  3. 注重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污泥处理成本较高,应加强前端污泥减量措施,如采用高效厌氧消化、污泥回流比优化等手段。

  4. 构建应急处理机制: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排水,应设置事故池和应急处理装置,防止冲击负荷影响整体系统运行。

  5. 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引入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等智能化手段,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6.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建设: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果,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建立完善的巡检与记录制度。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工业废水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工废水处理工程正朝着高效、节能、智能方向发展。惠州地区在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废水处理体系。未来,还需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推动污水处理向资源化、循环化迈进,助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13360888599 CONTACT US

公司:广东启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四环南路1号乐创汇智慧园产业用房(B)座5层503房

Q Q:123456

Copyright © 2002-2024

粤ICP备18088341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08885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