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生活用水水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为切实保障惠州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改善供水质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市政府决定实施“惠州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式推进此项工作。
本次水质提升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全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指标,确保供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并在关键指标上实现进一步优化。工程将覆盖中心城区及周边重点区域,逐步向乡镇延伸,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主城区全面达标,五年内实现全域覆盖。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水源地保护机制
水源地是保障水质的第一道防线。工程将加强对东江、西枝江等主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与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置突发污染事件。同时,推动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减少人为活动对水源的干扰,确保原水水质稳定优良。
二、升级供水设施设备
现有部分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存在漏损率高、二次污染等问题。为此,工程将分阶段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更换或改造,优先更换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铸铁管、镀锌钢管等易腐蚀管道。同时,在新建住宅小区推广使用耐腐蚀、环保型新型管材,降低水质二次污染风险。此外,还将对全市范围内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升级改造,确保高层建筑居民用水安全。
三、提升净水处理工艺水平
针对当前部分水厂净水工艺相对落后的现状,工程将推动全市水厂的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深度处理工艺,如臭氧活性炭吸附、超滤膜过滤等,有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害物质。鼓励有条件的水厂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提升运行效率和水质稳定性,确保出厂水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四、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
水质监测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工程将进一步健全市、区、镇三级水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点位覆盖面,提升检测频率和项目数量。推动建设市级水质应急检测中心,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应对突发性水质事件的能力。同时,探索建立水质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水质监测数据,增强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市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质提升工程建设与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水质考核评价体系,将水质改善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六、推动全民参与与宣传教育
水质提升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工程将广泛开展节水护水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媒体平台、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饮水知识,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供水设施维护监督,举报违法排污行为,营造人人关心水质、人人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总体来看,“惠州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提升工程”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通过系统规划、统筹推进、科技支撑和多方协作,必将有效解决当前供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惠州居民将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洁、健康、安全的生活用水,真正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