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电站的日常运维中,光伏板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和整体收益。尤其是在南方多雨、灰尘较大的地区,如广东惠州,光伏板表面容易积聚灰尘、泥土、鸟类排泄物等污染物,导致组件转换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制定光伏板清洗周期,并结合安全培训同步安排,是保障光伏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
光伏板在运行过程中,表面污染会显著降低其光电转换效率。研究表明,未定期清洁的光伏板在尘土积累较多的情况下,发电效率可下降10%以上,严重时甚至可达20%-30%。尤其在惠州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后残留的泥渍更易附着在玻璃表面,形成顽固污渍,影响透光率。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洗周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光伏板的清洗频率应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调整:
在惠州地区,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在雨季过后或台风过后增加临时清洁。
尽管光伏板清洗看似简单,但其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首先,清洗通常需要在户外高空进行,特别是在地面固定式或屋顶光伏系统中,工作人员需在倾斜的组件表面行走,存在滑倒、坠落等风险。其次,清洗过程中可能接触高压设备、带电组件,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触电事故。此外,使用高压水枪或化学清洁剂时,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对组件造成损伤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安排光伏板清洗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为了保障清洗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全培训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培训应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课程可通过集中授课、视频教学等方式进行,实操培训则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模拟演练,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清洗工作而影响电站运行,建议将光伏板清洗周期与安全培训同步安排,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运维流程。
具体做法如下:
通过这种同步安排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清洗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整体运维管理水平,确保电站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以惠州某50MW地面光伏电站为例,该电站自2021年起实施“清洗周期与安全培训同步安排”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电站根据历史发电数据和环境监测结果,制定了“季度清洗+临时清洗”相结合的策略。在每次清洗前两周,组织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为期一天的安全培训,内容涵盖高空作业、电气安全、设备操作等。清洗当天,由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并全程监督作业过程。
经过三年的实践,该电站的清洗效率提升了15%,安全事故为零,且年均发电量增长了约4%。这一成功经验为其他光伏电站提供了可复制的运维管理范式。
光伏板清洗虽为日常运维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但其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与此同时,清洗作业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惠州地区,结合当地气候与环境特点,科学制定清洗周期,并与安全培训同步安排,是保障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与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不仅能提升运维质量,还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02-2024